山口以后,第二拨利用吊索,或者传递,翻过谷。
过去谷以后,虽然还是很陡峭,但是独车却可以行走了。
第三拨将山货再次装车,利用独车接力,一段段送上。
这段路是非常遥远的,一百里之内,还要路过数条断崖,淌过两条小河。
独车的后面有人驾辕,前面有壮劳力用绳子拉拽,一步一步,艰难攀。
走上以后,城里的销售商已经等在山口了。
跟海亮签约合同的李老板就在那里,他是材销售商。
其他还有两家柳编销售商,所有的货物装上车,汽车还要在大山里绕四个小时,才能彻底摆大山,走大平原。
但是那跟王海亮没关系,他们的合同是货物装车马上就结算。
很快,第一批山货就那么运出了大山,山里人第一次将大梁山的东西变成了钱,换来了渣渣响的一大捆票子,足足三万多块。
这三万块是来之不易的,大梁山的人利用勤劳的双手获得了应有的报偿。
再后来,这一队人马成为了大梁山物公司的雏形。
二十年以后,一条幸福路修出了大山,跟外面的世界接了轨,王海亮拥有了上百辆运输汽车,还有几百名司机。
那时候,已经很少有人记得他们创业时候的艰辛跟苦难了。
这个运输队的雏形为大梁山的人解决了燃眉之急。他们不但将山里的货物运了出去,也把山外的好东西带了来。
山里人第一次用到了化肥,第一次用到了农,姑娘们的新衣服,头上的首饰,孩子们的作业本,也纷纷走了大山。
王海亮开创了大梁山千百年的新纪元,他功不可没。
正月没过完,村民们领到了他们的第一笔工资,每个人得都是泪如雨下。
这些钱虽然不多,却是他们劳的成果,而且一点也不比在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