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第一次迎奉佛骨盛典,是在唐高宗显庆四年,唐高宗为使佛教更符中国的传统习俗及臻于中国化,为舍利铸造金棺银椁(即宝函),并按中国儒家的最高礼仪埋葬于黄土之下(即地宫)。李氏皇朝迎奉佛骨,队仪庄严浩大,沿途顶礼膜拜者由长安延至凤翔三百余里,成为一时盛况。只可惜如此重宝因为战乱,最后消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
随后周游就说道:“不对,这不是唐高宗的八重宝函,而是后来的物品。”
因为周游想起佛指舍利及八重宝函在湮没千年后出土,于一九八七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被发现,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2002年,八重宝函更是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江军说道:“历史上迎奉佛骨盛典的记载不少,每一次都有很大型的活动,就是不知这个宝函是哪个朝代哪个高僧的宝函。”
指盛佛经、典册及贵重物品的匣子。
王浩则分析道:“这是六臂观音纯金盝顶宝函。看这里的记载,此宝函重达一吨,第四重宝函重1512克,函盖雕有双凤及莲蓬,盖侧有瑞鸟四只绕着中心追逐,正面为六臂如意轮观音图,左侧为药师如来图,右侧为阿弥陀佛图,背面为大日如来图,外壁凿有如来及观音画像,或饰以双凤翔,配以蔓草纹,或刻上金刚沙弥合什礼佛的图景,造型逼真而细腻。与历史记载中的六臂观音纯金盝顶宝函十分贴切,应该是后来某位大人物特地仿造出来,供奉某位高僧的。”
“的确有这个可能。”
周游嘀咕了一句,询问起松菱浩二来:“松菱浩二,不知道你们可否有这个的确切资料。”
松菱浩二苦笑着摇头,他又不是搞古董的,可不懂这些。若是资料里没有记载,那他也没办法了。
不过松菱浩二倒是认真负责,说道:“如果周先生想要详细的传承资料,我可以替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