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价格基本上都在十五万左右徘徊,比如《黄昏》就是以十六万港币拍出的;不过其中也有拍到近百万的作品,比如《拾荒者》等等。魏先生这三幅冯老的油画都有相当深刻的意义,总价应该能超过两百万的。”
姓魏的中年眼镜男点头道:“数年前也有位小有名气的油画爱好者提出百万元的收购价格,不过被我拒绝了。现在为了得到周先生手里的飘花玻璃种,再是割舍不了也得转让了。”
之前百万,现在两百万,中年眼镜男已是意外非常的了,哪里还接受不了,刚才的话只不过是门面话而已。
小张先生提醒道:“老魏啊,虽然你的三幅油画有点价值,但想买下这块飘花玻璃种翡翠还有不少差距啊。”
一位有点吨位的胖老板也附和道:“周先生两块翡翠,小的那块至少也值千来万,大的那块甚至还要翻上一倍,可不是区区的两百万就能兑换到的。”
“我自然还有准备!”
不想老魏还真是有备而来的,悄悄地从岁身携带的袋子拿出一只相当精致小巧的贲巴壶。
贲巴壶是壶的一种式样。磨盘口,细颈,弯曲的和流,球腹下承下喇叭形足。该器型源自藏族的金属器皿,瓷器仿制早自元代就已开始。元代我国就有制作精美的青花红绿彩描金器,一直延续到清代。而成熟的贲巴壶是清乾隆时创制的宫廷供器,传世品有红彩、金彩和各种色的粉彩等。
“这么小的贲巴壶还是第一次看到!”
周游想不到会遇到如此小巧精致的贲巴壶,当真有点喜出望外。
乾隆皇帝笃信黄教,要求把西藏器物的造型运用到珐琅制品中。有的是照旧样仿制,有的是画新样制作。只可惜清代掐丝珐琅的生产和流传数量本就有限,更不说西藏器物的造型,因此铜胎掐丝珐琅贲巴壶属于相当罕见的那一类型。
但有趣的是,与其他宫廷御用级别的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