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一大早,仲逸早早起来,匆匆来到知府衙门,也不用衙役们通禀,直接开到知府姜飞越面前。
“稀客啊,你大名鼎鼎的仲大人,怎么今日有空来我小小的知府衙门了?”。
知府姜飞越摈弃闲人,一脸笑意的对仲逸道“怎么个说法?咱们这些天一直表面不来往,做给外人看,现在可以一起出面了?”。
终究还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文博远的属下,姜飞越经过一番观察和权衡,终于决定与仲逸走在一起在云南这个地方,仲逸需要他一个知府,而他这个知府,也同样离不开这些昔日翰林院的侍读学士。
盐课衙门虽然品阶不高,但盐务事关重大,仲逸的能量自然不敢小觑,属于那种别人想攀都攀不起的人。
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但对仲逸来说,则是不看提举看盐引,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银子。
如此,也很好的诠释了何为观场?若仲逸没有管盐务的这个肥差,若他不是来自翰林院,若他并非因为两位皇帝的特殊交情,仅凭他与文博远的数面之缘,恐怕是断断不行的。
但往往这样的合作,在某些特殊的时间段,特殊的问题中显得非常可靠。
心知肚明,心知肚明就好。
“姜大人,实不相瞒,下官这次是来向你——借兵的”。
仲逸从姜飞越手中接过茶杯,直言道“我们盐课衙门那点人马太少,还有一些派到了盐田中,那像你们知府衙门兵强马壮的?”。
姜飞越一脸好奇道“快说说,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快说说”。
仲逸摇头道“姜大人,我们当初可是约法三章的兵马交给我,事后再告诉你,别的不要管,都是为朝廷办差嘛,有司衙门那里,我回头解释,可否放心?”。
姜飞越立刻起身,他不再多问一句,转而向仲逸笑道“当然可以,想当初你驱除鞑虏,剿灭倭贼,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