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热,西南之地不比京城,更热更湿润一些,算起来这里的时日,仲逸已渐渐适应了这样的气候。
入乡随俗,大致就是如此吧。
盐务改革颇为顺利,盐户门几乎是倾尽全力的,尤其像林大团这样经验丰富的盐户更是竭尽全力,绝无二话。
这其中有他们自身的缘故,毕竟产盐多了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更多的还是对仲逸的慷慨相助而心存一种感恩,否则就真没脸面再领取仲大人给的银子了。
将心比心,最合感恩图报之人,若遇到的是一个个白眼狼,那就要彻底歇菜了。
当初几乎连那些图纸都看不懂,如今仲逸却几乎成了半个“行家”,有些事情还真经不住琢磨,熟能生巧嘛。
林大团等人的鼎力相助、并将图纸一步步变为实实在在的东西,此举更让仲逸坚信:图纸上的东西不一定全部能实现,但一定能实现其中的一部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将这一部分尽可能变成“一大部分”,如此而已。
盐课提举司衙门专司盐务,但仲逸这位提举大人却并非只是冲着盐务而来,皇帝朱载垕曾说给他那副大字“一粒盐而知天下”,但若真正要解决天下之事,仅仅靠这一粒盐还真不行。
来云南赴任也有些日子了,这位昔日的翰林院侍读学士,也该是时候开始他新的计划了……
要说这城中最新奇的,那还是要属罗英张罗的诚信堂分店了。
大理城自然不能与京城,甚至于扬州城相比,但无论从地段和规模而言,城中新建的这家店铺,还绝对了不得。
暂不说城中百姓,那些经常上街闲逛的人,就连盐课衙门、知府衙门,甚至于陈府这样的地方,一提起诚信堂,人人都竖起大拇指。
“今儿个,上街想买点什么呢?要买就去诚信堂,你要的,那里都有”。
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