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抬头向柜台的那名年男子指指。
‘是的,那是小的师父,平日里话极少,原本是做当地特色饭菜的,后来因为在北直隶一带呆过一段时间,回来做那里的饭菜了,这里有很多南边的人,生意到还是可以’。
店小二说道:“看着我师傅话不多,也是板着个脸,但其实心肠挺好的,看到那些可怜之人,会主动少收银子,甚至白送,虽然只是一碗面、几个饼什么的,但时间久了,也是不少的一笔开支”。
有意思,原本只是习惯性的打听几句,为自己在辽东接下来的日子找些便利而已,没想到却问出来这样一对‘师徒’来。
很明显,这个年男子是女真族人,他不卖当地的饭菜已算是另辟蹊径了,还有如此好的心肠,常言‘商人重利’,他确实算是独树一帜。
“看样子你们应是女真族人,但为何能将大明话说的如此利索?这倒是很难的”。
仲逸干脆放下筷子,饶有兴致的问了一句:“方才听有熟客叫你们东家是‘老陈头’?这是怎么个说法?”。
如同当初的阿帖木尔、铁吉台等,女真族人的名字,自然有他们的特色,这再正常不过。
店小二笑道:‘这又何难?我们在北直隶一带生活过很长时间,你们那边的话都会说’。
关于这个‘老陈头’的称呼,倒是有个说法。
“嗨,这都是我们东家的人缘好,长得显老些,像个小老头,平日里有不少熟客开玩笑:说他应该是姓‘陈’,是沉默的沉,只是没有那个姓,所以大家都叫他——老陈头”。
店小二笑道:“起初也没在意,后来叫的人多了,我师傅也默认了,至于他的真名,大家反倒不多提了。当然,这主要指与来这里吃饭的人”。
末了,他补充道:“小的也是,人家都叫我喜子,人见人爱的样子……”。
这个‘老陈头’,还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