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也不愿搭理他。
尽管最后临别之时,也忙着为他准备各种资料,那也不是因为觉得仲逸能改变什么,而是对他本人的不舍。
“历史真的能改变吗?如果是那样的话,或许天下苍生现在过得还要惨……你是异想天开,……”。
这是当初唐小丫亲口对仲逸说的,最后她又买了两个冰激凌,说是让这位翰林院的侍读大人——冷静冷静。
当时仲逸还在心暗暗嘲笑她:你这是太肤浅的表现,若是去了我们大明,一定不会这样想了。
而仲逸自己呢?
他倒是回到大明了,可这么长时间以来:新式兵器一样都没有研制出来,连那个叫楼房的东西也搞不出来,更不用说其他‘惊天动地’的壮举了。
若一当铺的老姜头可谓是独居匠心的行家,但他对仲逸的建议却是:莫说一个小小的零件,那怕是那个叫‘螺丝’的东西,起码也的三五年的功夫才能做出来,否则想都不要想。
当时仲逸傻了:连螺丝都要三五年的功夫,连接螺丝的那些复杂结构呢?
怕是要三五百年的功夫吧?
“我不行,还有我的儿子,儿子不行,还有孙子,孙子还有儿子、再有孙子,子子孙孙……”。
若是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呢?
每每想到这里,仲逸不由暗暗发笑:现在大明的皇帝是朱载垕,距离唐小丫那个时代也四百多年,按照他‘三五百年’的计划,还有必要吗?
记得唐小丫还说过一句话:任何时代的进程都不是靠一人一力可为的,那么他这个翰林院的侍读学士,真有特异功能吗?
恐怕所有翰林院的人全部马,也未必能追的那条历史的快船。
因为在这几百年里,还会发生很多事,有很多人登历史舞台,有臣、有武将,有学者、更有出身贫寒普普通通,最后却脱颖而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