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不愿将自己货物摆到诚信堂来,因为桌椅板凳、瓜果菜蔬等,需要专门的伙计打理,否则,诚信堂也无法自产自销。
现在好了,那些店铺的东家纷纷主动找门来,甚至不少店铺还专门派伙计每日来询问,若是他们家的东西卖完了,随时可以送过去,若是有大量订货的,还可以到他们各自店里来挑选。
无师自通,说的是这个理儿。
当然,买卖红了,自然少不了有人看着眼馋,不少店家确实也曾一块合计过,也想开这么个类似的店铺,只是他们只能看到表面,却不得其经验之道。
张罗半天,这也不行,那也不妥,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也有人已经迈出一步,租了店铺、雇了伙计,信心满满的开了起来,但仅是货一项愁的一筹莫展。没有多家店铺的协调,也没有各个地段的‘连锁’。
人气自然不来,眼看着一天天的过去,东西还是没有全,卖出去的,也赚不了多少钱。
最后狠狠心,只得挂出转租的招牌,被小地瓜知道后,他便向老姜头、穆一虹请示:能否将这家店铺也收了?
得到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说来,这个一点也不怪,按照仲逸当初的吩咐:所有店铺的东西,价格并不高,利润自然没有多少,只能通过薄利多销来获利,其他店铺自然抗不下去。
如此一来,是苦了杂货铺的伙计们,盘下其他店铺后,京城不同地段加起来,已有十几家。莫说与木制品店、熟食店对接,仅是杂货铺内部这些店铺的调货、配货,够忙的了。
也正是因为此,穆一虹才广招伙计、大收学徒,且待遇非常不错,管吃管住,干够年限,还可以升、更能永远留下,管你一生吃喝。
你若将诚信堂当做家,诚信堂便是你的家。
老姜头、罗英、小地瓜,甚至于陶朔等,整日忙的不亦乐乎,身为他们的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