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猛地站了起来,他顺手将仲逸推到木椅之。
“仲侍读,你来的正好,大营交给你了”。
俞大猷立刻向众人吩咐道:“再抽调一千精兵,由本将亲自率领,前往小北口助战……”。
木椅之,仲逸如坐针毡,脸写着一百个不愿意:“不行不行,俞将军,下官从未带过兵,岂能守大营?”。
俞大猷脱口而出:‘可是,你是朝廷委派的监军协理啊,本将有义务保证你的安全,两军阵前,你不要去了’。
监军协理一下子变成了守营‘将军’,这位翰林院的侍读,确实吃惊不小。
“这是军令,军情万急,仲侍读万不可推辞”。
俞大猷微微笑道:“放心,本将给你留守五千兵马,五个千户所的千户,会全力保护你的安全”。
此言一出,仲逸更坐不住了:‘下官只是个六品,岂能让正五品的千户保护?’。
“得令”,一旁的五名千户立刻领命。
这架势,显然没有商量的余地。
仲逸一番挣扎,终归于重重点点头:“下官领命”。
驻军大营,俞大猷一身戎装,身后一千将士严阵以待。
“出发,直奔小北口方向”。
……
“仲大人,大营留守的只有五千之余兵力,当如何部署?”。
来福建这些日子,都在大营出入,这五名千户对仲逸并不陌生,如今又有俞大猷的军令,自然不敢怠慢。
背对着众人,仲逸心再次盘算着计划的每个细节,生怕有半点闪失。
“从白日里换防的将士抽出五百人,例行巡逻,每个营房留灯,一切照旧”。
仲逸缓缓转过身来,一字一句道:“此外,挑选十名身手最为敏捷的兄弟,要绝对可靠,前来待命”。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