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予与李序南。
“二位兄弟,请进吧……”。
“什么?你要去榆林府做同知?正五品,还一年”。
刚进门,李序南便向仲逸说了这样一个消息。
仲逸不解道:“是不是因为次,那一千两银子的事?不是都解决了吗?”。
一旁的樊予,却没有这么大反应,干脆自己动手倒起茶水来。
不用说,来的时候,李序南已将这个消息告知他。
“哎呀,我说两位兄弟,你们不要大惊小怪,好不好?”。
樊予不以为然道:“知府衙门的同知,无定员、非标配。再说,你只是呆一年,西北虽风沙大,但毕竟六品升五品,一年后再回户部,你也是五品郎了”。
樊予指着仲逸:“我与李兄,都是五品了,你这个正六品的侍读,也要抓紧啦”。
被樊予这么一说,仲逸才缓过神来:“不不不,兄弟我对这个六品侍读,满意的不得了,愿紧紧跟在二位兄长之后”。
哈哈哈……
他们那里知道,仲逸心的所想:却是另外一件事。
当初外叔公曾说过,严氏在榆林府插手煤矿,后来到了刑部大牢后,又遇到大理寺的倪庚辉,再次提到榆林府之事。
次面圣时,仲逸曾向朱厚熜请旨:想到榆林府走走。说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民情。
同时,榆林府与鞑靼据毗邻,还能了解军情。
朱厚熜没有当面准允,但也没有拒绝。
李序南要去榆林府,正好可以帮大忙。
如今看来,一定是因为李序南在户部,那被人栽赃的一千两银子之事,以兵部郎严磬、户部郎赵谨,以及他们身后的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戎一昶的能量。
要办成此事,也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李序南由户部六品主事,升为知府衙门五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