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略 > 第146章 歙州砚台(上)

第146章 歙州砚台(上)(6 / 7)

一时说不清到底为何,但能隐隐察觉到其之意,与以往任何投当之人不同:来者不善。

“劳烦你老人家看看,这个,能当多少钱?”,来人从怀取出一个小布包,慢慢放到桌。

见来了买卖,老姜头急忙从来人手接过,缓缓打开,却见一块砚台,他两眼细细盯着手之物,二目没有一丝余光,全部聚在眼前的物件。

老姜头两眼发光:“片状砚锋,鱼子纹,粒度细,微粒分布均匀,浮雕再现、造型浑朴,做工相当了得”。

“歙砚,也叫歙州砚,四大名砚之一,素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是读书人的最爱,也是不少珍藏爱好者的心爱之物”,老姜头心暗暗称赞。

歙砚的制作材料为歙石,一般需要数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其一些矿物、炭质极为难得。

老姜头细细看着这块做工精细的砚台,砚台左角用歙石作成一个小托作为装饰,石托之一块羊脂玉作成的“小山”,“山”一个“小亭”,亭子顶竟是一块红红的宝石。

灰黑砚台、羊脂白玉、红红宝石……

这是何人想出来的,为何要如此大手笔?

“乖乖,又是何人做出如此精巧绝妙之物?”,从事这行多年的老姜头知道数双眼睛正盯着他,他尽量保持淡定,但心却不免大吃一惊。

“保守估计,八千两”,老姜头差点要喊出来了,只是他心里盘算:“如今这孙管事管着账目,每月的红利悉数被分掉一半,剩下的现银恐怕要被这块砚台拿下了,这个月还怎么收当?”。

“要是少东家一人在好了”,老姜头心有些不悦:“这么好的一桩买卖,还要分一半给人家,于心不忍……”。

“哎,老伯,看的如何?到底能当多少银子?”,来人笑道:“不是晚辈说笑,你懂不懂啊?”。

老姜头立刻沉下脸:“你说,这个要当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