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说了,一旦薪姜、芸楠的油路打开,内陆货运通道必然爆发,玩豆子的现在都是海上有门路的,不赶紧先去内陆活动,不怕将来被人占了先机?
当然,不代表做成了这一套,大家就都舒服了,利益的分配还需要内部商定。
中国的三农问题核心所在……其实就是没钱。
农业每年逆差,就像是一个木桶某处漏了,每年不停的从外边装水,而不去根本的解决问题,也就是补漏,那多少都是不够的。只有慢慢的改变产业结构,才可以补这个漏。
春节回老家静心思考了一个月,唐觉晓想了很多。
农民阶级算是无产阶级吗?有人觉得不算,毕竟有块地在那。城镇工人没地,不打工真的就没饭吃。但要一想,他有房产,把房子一卖,又有钱去租地了。只是,他通常情况肯定不卖。
这两者谁更焦虑?不好说。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选择权越多的人,越具有安全感。
农业慢慢的工业化,只要想办法把农民收入提升到工人级别,安全感就会增加。
工人可以是建筑工,可以是工厂工人,可以是别的打工的。如果他拥有城市里能用的农业兼职,比如猫狗繁育,或是怕这个麻烦,弄一个简单安静的农业生产,室内蚯蚓养殖,又有完整产业链帮他们兜底,安全感也会增加。
隐隐感觉打破两者的界限,一定有利于和谐,但细节怎么做,千头万绪……
总觉得一件事做的人多了,总会有误打误撞做成的,而且中国人口多,大伙都有地,可以承受的实验失败次数非常多……虽然这么想不太负责任,但确实是这样的……而且可以考虑官府主体思路,官府既然是官府,那就有开拓进取、承担风险的义务……
唐觉晓没想通细节,但时间是不会等他的,只能见招拆招。
新的一年,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