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克难坡,第二战区司令部。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拿着委员长全军全民抗日的通电沉吟不语,一众参谋将领在底下时而摇头时而点头,悄声议论着。
1937年9月,日寇侵入山西,素有“山西土皇帝”之称的阎长官慌了手脚,高调打起联共抗日的旗帜,9月下旬,阎长官配合八路军进行了平型关战役,八路军歼灭日寇1000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给抗日军民以极大鼓舞。紧接着,阎部署晋绥军与中央军共同扼守忻口,给日寇以重创。但由于敌强我弱,忻口、太原相继失陷,阎锡山南撤临汾。1938年2月临汾又失陷,阎锡山率领他的二战区长官部西渡黄河进入陕西秋林镇。
但阎认为秋林地处陕西,是胡宗南的辖地,他呆在这里一直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而山西是他的发家之处,所以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回到山西。1940年5,阎锡山率部分随从离开秋林,东渡黄河,进驻吉县西北的克难坡。
克难坡原名南村坡,是个住有6户人家的黄土山梁。山梁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由从西向东并列又从北问南倾斜的五条沟组成。这个山梁三面临沟河,一面通高原,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阎锡山将这里定为营地后,因南村二字音近“难存”,并意欲标榜克服困难,故改名为克难城,通称克难坡。经过一年多的修建,竟将这个弹丸之地建成为一座窑洞叠立,颇具规模,可容纳两万余人的山巅小城。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山西省政府等首脑机关驻扎在这里,一时成为二战区的军事重镇。
事实上,阎锡山到克难坡后,就再没有正儿八经同日寇打过几次仗。他为了在矛盾中求生存,奉行所谓“中的哲学”,小心翼翼地在日军、共军、中央军这“三颗鸡蛋上跳舞”。他认为,委员长是国家元首,应该拥护,但又是自己的头号政敌,必须拒绝其势力进入山西。日本人要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