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差不多是在叶钦这个年龄,把刘阳宇带着出国比赛的。头两年参加的也是国际上的低级别比赛,到了02年03年就拿到了国际田联大奖赛和黄金联赛的参赛资格。”
“这个不能比啊!叶钦是半路出家,他进行专业的田径训练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一年的时间。”
聂方平笑了笑,即便是叶钦展现出的天赋极高,但也不过是拿过世少赛两个季军和城运会一个冠军和季军,和现在手握全国男子110米栏纪录,世界青年纪录,亚洲纪录的刘阳宇,还是有很大差距。
“就是这样才需要多比赛。”孙潮生略有些急躁了起来,“练一年能练到这样,叶钦的上限是足够高的,多参加比赛,有个三五年时间,前途不可限量。”
叶钦在城运会后拿到400米季军和200米冠军,他当时并没有太多的触动,只是这次室内赛,看到叶钦的成长,明显处于一个高速阶段。
按照孙潮生的观察,叶钦现在的情况和当初刘阳宇已经有些类似,在国内虽然还没有达到最高水平,但已经相去不远,如果能够进入国际赛场,从一些低级别的比赛的一些小的邀请赛之类的比赛开始,然后边练边赛,等有机会参加国际田联大奖赛,超级大奖赛之类的高水平比赛,接触顶尖的选手,能够极大地刺激运动员的成长。
国内的选手的显著问题就是故步自封,没有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在职业生涯早期,也就是十六七岁,十七八岁的时候,这个时间地点是成长最为迅速的阶段,能够见识高水平的比赛,才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这事情啊,我得好好想想!叶钦现在还没进入国家队。”
聂方平听完孙潮生的话,要说没有触动是不可能的,他其实也赞成运动员要接触高水平的赛事,开阔视野,积累经验。
但孙潮生说的以赛代练的模式和他一直秉承夯实基础延长职业生涯的训练理念是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