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陈浮生似乎憋着的怨气更大。在《癞蛤蟆》正文中,我有意安排了一个类似王见王的桥段,当赵八两同学在上海滩遇见陈二狗同志,双方没有什么太大的摩擦碰撞,陈浮生只是对一位火眼金睛瞧上他的陌路女子抬起手,给她看了看手上的戒指,说他结婚了。然后在黄浦江畔,给跳过黄浦江的八两同学留下一个男人带着子女一起仰望明珠塔的背影。
所以看过这两本书的读者,说了一句话:身世不及赵甲第,努力应过陈浮生。
不是说赵甲第输给了那个咬牙上进的陈二狗,而是两者出身不同,所处位置不同,他们的拼搏方式,也就会不一样。走火入魔的赵甲第,也很出彩。赵甲第的家世注定了他的人上人,父辈积攒下来的家业,足够让他纨绔无良,不过人之善良,与地位无关。穷人未必善,富人也未必为恶。赵甲第的幸运在于有一个大智慧的奶奶,有一个敢放养儿子的父亲,他的人生中有两次关键事件,一件是小狐狸的突然去世,他去观音村默默支教一年,第二件事是金海风波,以及猛然间发现父亲的白发,赵甲第这才开始真正成熟起来。相比陈浮生一开始就有一个近乎圆满的强大精神态势,赵甲第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懵懂冲动的男孩,渐次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赵甲第的幸福在于他有一个“占山为王”的家庭,他的不幸也在于此,所以当家族企业陷入困境,赵甲第只能咬牙独自扛起这份担子。
《癞蛤蟆》里,我喜欢小狐狸,不管她是否支教,喜欢她的那句“来嘛英雄”,喜欢她的《霸王别姬》;我喜欢睿智刻薄的赵家老佛爷,喜欢她的通透,喜欢她对小八两的宠溺;我喜欢赵太祖,喜欢这个悄然已白发却始终气焰彪炳的男人;我喜欢韩道德,喜欢这个大狗腿身临死局却说出那句“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待之”,喜欢他的站着做人;我喜欢马小跳,喜欢这个小富二代的善良;我喜欢齐树根,喜欢这个不太一样的官二代的温良恭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