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
林缚不些不耐烦,侧身看向站得稍后的连岛弩场督事官石凤台,问道:“燕虏用吴曼成制喷焰弩,才破二十步外皮甲;军械监初制伏火弩时,也能破二十步外甲具?”
北燕试制伏火弩的详细消息,也于稍早一些时间从燕京的内线快速传到海州来,成为海州这两天来的新鲜话题。
“宋学士率我等初造铜弩,也只能射杀二三十步之敌,”石凤台说道,“吴曼成早年与范文澜、陈复并称辽东三少,能从只言片语之间知晓伏火弩之秘,以三月之功试成伏火弩,确实是名不虚传……”
高宗庭、吴齐、葛存信等人在知道北燕试制喷焰弩的消息之后,倒不甚紧张。
射程二三十步的喷焰弩与散弹射程四百米到六百米、实心弹射程一千米到三千米的伏火弩,这之间要跨越的鸿沟太大了——
军械监在七年前最早试制的伏火弩原型,射杀距就达到三十步。
射杀距仅有三十步的伏火弩,除了在守城垒时能发挥出一些作用外,在正面交锋的战场上,还远远不能取代一百步射杀的步弓及臂张弩、一百五十步射杀的蹶张弩、二百五十步到四百步的床弩的地位。
可以说,前朝宫中所传的喷焰戏差不多就将伏火弩的原理说透,伏火弩的原型也早在七八年前就试制成功。
但是,就是在伏火弩试制成功之后,军监械这些年来上面投入的资源,也不下于打一场荆襄会战,无非就是开发威力更强的火药,制造能承受更强爆炸压力的膛管,不断提高膛管跟弹丸的加工精度,开发配套的瞄准及野战行军技术——这一系列技术的发展,都赖于淮东技术体系的整体发展,这是用数万人、十数年时间堆积出来的,怎么可能叫燕虏短短三五个月时间里超越过去?
淮东军甚至在前期高强度、高密度的演射中,初步发展出伏火弩水陆军战术,并培训出第一批炮兵指挥官及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