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枭臣 > 第46章 国相

第46章 国相(7 / 12)

动力的矿车提升机,这个也有些超乎林缚的意料。

虽说此时的蒸汽机,由于密封及工作腔的设计不够完善,效率很低,与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机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煤场有的是廉价煤,只要管用,倒是不怕效率低。

对蒸汽机,林缚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的原理,具体的技术远不及专业匠师精通。

只要煤场认为使用新式抽水机合算,林缚就很满意。

说到底一项新技术能否使用,关键还在于能否相对廉价。只要官办使用新式抽水机能提高效率,降低采煤成本,铁矿井、铜矿井以及火油井甚至商民矿场,都会出于逐利的驱动力而采用新技术。

以往宣州煤场民办时,雇有五百青壮,以每人每天挖四筐煤出井计,一年不过产煤六十余万筐煤。此时宣州煤场的采煤量增加了八倍,达到五百万筐,但用工规模只增加四倍。

新技术的使用,对采煤效率之提高,是显然易见的。当然跟后世的机械采煤比起来,效率也许不及十一,林缚也没有奢望能一下子进步多少,只要能持续进步就表明新政在逐步的深入人心。

林缚站在那里,跟煤场总办、总匠师讨论新式抽水机,林景中、李书堂及宣州的地方官员,都陪同在侧。

林景中、李书堂等人都没什么,宣州地方官员多为旧系官僚、传统士子出身,对新学的了解,还只是从邮报上得来,根本没有深入的了解,冰天雪地里,听得大汗淋漓,完全听不懂,还不得在那里洗耳恭听,不敢有丝毫的走神……

林缚见宣州的地方官员也是辛苦,便停了视察,吩咐周普、周瞎子准备回程之事,也无意在宣州再停留。

林景中抽着空隙,与林缚汇报筹建铁桥之事。

从江宁地区,河流纵横,陆道交通要发展,就会遇到很多矛盾。

驰道不建桥、只设渡,驰道的通行效率太慢,但是建桥又阻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