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淮军残部在当世也要算一支难得的精兵,给调到睢宁后,在兵械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将为兵胆,将为兵骨,渡淮军残部的武官体系短时间里并没有得到改头换面的提高,实与江东左军的长山营精锐相比,还差一线。
刘妙贞眼力极佳,接战时,就看出左翼渡淮军要弱一些,容易形成突破缺口,率精锐猛攻渡淮军阵列的侧角,想先一步打崩掉这只角,将溃兵往内线驱赶,搅乱江东左军的整个阵形。
刘妙贞身穿绯红战甲,身后穿同一色甲的骑兵不过两三百人,但所爆发出来的战力,尤其的惊人,林缚站在下邳废城的城头观战,感觉那一队红甲骑兵仿佛一支锋利的枪刃,三五下便将渡淮军左侧剖开,杀得骨是骨、肉是肉,一团糊涂、血肉淋漓。
渡淮军都是老卒,与新卒不同。
新卒若是溃败,会下意识转身就逃,留下毫无抵挡的后背给人掩杀,老卒则不同,即使给冲散,能听得懂战鼓声,能看得旗号,只要战鼓声不乱,只要主将大旗不倒,就还能保持战斗意志,能三五人抱团,找有利地形,负隅顽抗,等待后面的援军赶过来。
老卒殊为难得,能从选拔、培养出一批有战术素养的武官来,林缚当然不舍得消耗太多。
接报孙壮在姚家沟被擒,其部已溃,周普率轻骑随后就到,宁则臣也会在最快时间整部开赴这边的战场。
林缚便将手里留作预备队的两百甲骑及四百刀盾辅兵派出,绕从渡淮军外侧进击,使甲骑从流民军侧翼杀个半穿,到下邳废城正北方向的桃林集结。林缚本在则在护骑的簇拥下,进入长山营的阵中,与敖沧海汇合,率长山营往前冲杀,整体往北面的桃林转移。
甲骑犀利无比,能将敌阵无情的撕开,但流民军人数太多,展开来纵横七八里。关键流民军除红甲骑队外,还有两千多的骑兵在两翼掩杀,战力不容小窥。
林缚与敖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