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枭臣 > 第22章 月色交心

第22章 月色交心(5 / 7)

寇及淮上诸寇为祸甚烈,朝廷使岳冷秋重组长淮军为清剿洪泽寇之主力。

濠州一役前,长淮镇军满编为二十营正卒,重组建的长淮军编制直接扩张了三倍,设六十营正卒,达三万六千余人。

朝廷如此部署,除了重视剿匪事之外,实际上也进一步证实迁都的心思。迁都江宁后,防区为淮河中游地区的长淮军将江宁北面的第一道屏障,这道屏障不能不打扎实了。

在出任江淮总督之前,岳冷秋总督南线勤王师,鉴于洪泽寇实际也祸及楚、豫,重建长淮军实际以岳冷秋自领的东闽军为基础,从中州、荆楚(湖北)以及原程余谦所领的江东勤王师这三路勤王师中挑选精锐,汰弱留强,得六十营正卒三万六千余。

当然了,这六十营正卒最终会有多少战斗力,能否成为靖息匪事之核心,还要看岳冷秋的治军手段了。

除了长淮军受岳冷秋直辖外,此时江东郡内宁海镇等三镇以及江宁守备军近七万镇军则受岳冷秋辖制。

顾悟尘刚刚在江宁站稳脚,还远远称不上只手遮天的程度,即使朝中有用顾悟尘制衡岳冷秋的意思——即使是张协幕后控制一切,也不可能将江东郡所有的军政大权都置入岳冷秋的掌握之中,那样的话会使岳冷秋膨胀为难以控制的弄权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岳、顾在江宁的权力制衡格局,顾悟尘是处于弱势的。

在江宁权力格局里,也不是只有岳、顾二人,江宁府尹王学善、顶替李卓出任江宁守备的程余谦、江东郡宣抚使王添、吴党领袖实际上是地方势力的代言人余心源甚至维扬知府董原,都是能影响江宁权力格局走向的核心人物。

这些能左右江宁政局走向的人物或者说势力,几乎所有人的态度都是暧昧不明的,他们即使不会立即就去支援岳冷秋,对顾悟尘的态度显然也是冷淡的。

就兵权而言,顾悟尘也是处于弱势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