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704【柏林】

704【柏林】(2 / 5)

列强瓜分利益。”

汤因比耸耸肩说:“我很抱歉,但时局如此,弱国只能忍受欺凌。”

周赫煊无奈道:“我也只是说说而已。”

“说实话,我并不认同你对德国未来的预估,”汤因比说道,“德国肯定会想周边扩张,但它最多能吞掉波兰,然后向苏联进军,不可能给英法两国构成威胁。”

“我们拭目以待吧。”周赫煊没再废话,这种事情说不清楚。

的前两卷,是由周赫煊和汤因比“合著”的,但现在他们已经走向分歧。

汤因比在创作第三卷时,明显得到了英国政府的资金支持,许多内容都在为英国30年代的外交政策服务。也因此,第三卷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话歪着说,有些话不说透,类似于孔子、司马迁著史时的春秋笔法。

就拿“大一统国家”来说,汤因比为了阻止希特勒将欧洲结成统一板块,疯狂否定“大一统国家”的积极影响,完全就是在玩学术恐吓。连带着把中国往死里黑,认为中国走向衰弱,正是源于早早就形成“大一统国家”。

而在字里行间,汤因比又通过对印度的论述,暗示只有英国才有资格搞“大一统国家”,并认为印度形成大一统归功于英国恩赐。而事实上,英国为了长期统治印度,不遗余力的将印度“碎片化”,这导致印度独立之后,经济、文化、宗教、政治完全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周赫煊当然不高兴,他已经不想跟汤因比“合作”了,现在两人的历史学术文章都是分开署名发表的。汤因比已经沦为英国政府的御用学者,第三卷的某些观点是违心的,只不过汤因比还保留着学者底线,把真话藏在假话后边,需要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然而,汤因比已经是国际学术权威,他的著作观点不容置疑。包括中国此时的许多史学家,在读汤因比的作品时,往往都不带脑子,英国文化学术扩张随着第三卷风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