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十二章 借机

第十二章 借机(4 / 10)

,带着府中的所有郑姓子孙,跪在了承天门外。

诸位大臣根本不知道在河中有一场未遂的叛逆,看到连那些六七岁的孩子们都也跪在大街上,忍不住有些诧异。

有些与郑家交好的大臣,还欲上前询问一二,脱下大氅给那些孩子披上。

但是昨夜西线电报局的电报响了一夜,了解内情的大臣也有,他们连忙劝止住了这些同僚,发出一声叹息。

谋逆这个词在他们之中一传开,任何人也不敢向他们靠近一步。

在陛下没有发话之前,跟他们亲近,那不就是形同谋逆?

自正统元年以后,朱瞻基改变了许多原本的上朝规矩,早朝的时间被确定在了辰初,也就是早上七点。

而能参加早朝的大臣,只有三品以上各部主官。

他们这些人会在半个时辰的时间里,总结昨日的工作,汇报今日的计划。

到了辰中,也就是八点,早朝散会,各部主官回到自己的衙门,只留下内阁成员。

朱瞻基会在一刻钟的时间里吃完早餐,边吃早餐,边听鸿胪寺对午朝的安排。

午朝一般从巳初开始,以接见外臣,处理突发事务为主。

午时以后,朱瞻基将不会处理突发事务之外的公务,下午的时间他会自由安排。

武英殿一开始是作为午朝场所,但这是因为当初的西宫空悬,里面只有朱元璋时期的几个老妃子。

朱瞻基登基以后,张氏搬入了西宫,再到位于西宫的武英殿议事就有些不妥了。

所以那以后,不管是早朝,午朝,都是在谨身殿举行。

大朝会被转移到议会大楼举行之后,奉天殿就被空了下来,只有在举行大典的时候,才会动用。

其实,如今在哪里举行大朝会的区别都不大,因为在正统十七年,就已经发明了共振式电子扩音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