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八十六章 秋闱

第八十六章 秋闱(7 / 10)

见解缙这样说,蹇义立刻说道“殿下,臣身为吏部尚书,肩负考核百官之任。这许柴佬若是年年下等,殿下当如何自处?何况他许家在吕宋家大业大,犹如一方大豪。此等人物,还是将其列入勋贵之列更为妥当。”

朱瞻基一想也是,这许柴佬原本是一方大豪,只是机缘巧合当了知府。但是实际上,他依旧是以大家长的方式在管理吕宋。

如今朝廷既然将吕宋纳入国境,让他当一个布政使,还不如让他当一个伯爵,这样爵位也能继续往下传,还不影响文官序列的“纯洁”。

这样把思路一换,朱瞻基也觉得封许柴佬一个爵位,比给他一个官当更合适了。

于是,朱瞻基纳谏如流,点了点头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甚是,是孤想的简单了。不过,吕宋还是我大明海外疆域,不可事事都随本土,这提刑按察使司的职位,却要由一熟知南洋民情的将领担任,而不能是文官。”

这一点上,几位大臣也不会直接反对,直接应了下来。

反正在武将系统里面,熟悉南洋情况的人也不少,寻找一个合适的人选就好了,人情还是他们的。

朱瞻基又坐了下来,问道“下一位接见的是谁?”

“殿下,是襄阳知府俞士吉从固原派回的特使,如今固原救灾已经告一段落,静候殿下下一步指示。”

李亮有些羡慕地看着王彦侃侃而谈,将固原那里的情况跟朱瞻基介绍了一番。

这也是接见人员之前必须要做的准备,否则的话,朱瞻基什么都不知道,见了人说出不该说的话,闹出了笑话怎么办?

固原那边的事已经发生了两个月,该运的粮食运过去了,该救的人也已经救了。

虽然当地损失惨重,但是大多数时候,老百姓只能自认倒霉。

像现在朝廷能派人送去粮食,送去种子,让当地老百姓能活下来,就已经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