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国公曾以海权论折,提出了大明欲扬威海外,必先发展海势力。但如何发展海势力,可有定计?”
新搭建起来的木制大殿内,灯火通明。除了留在船值守的将领,护卫的将领,其他将领与朝廷各部共聚一堂。
郑和在永乐十三年第四次下西洋返回之后,曾给朱棣书,认为大明应该大力发展海权,控制南洋和西亚。
他从政治,经济,声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了分析,阐述了大明发展海权的重要性。
在原本的历史,北元威胁仍然在,大明深受北方兵灾之困,所以根本无法将所有精力放在下西洋面。
而且明朝初期的特殊经济环境,导致了下西洋赚取的利润全部都被內监获得,被皇帝获得,那些官一无所获。
所以下西洋的举动被臣反对,他们最后甚至烧了海图和造船的图纸,是怕下西洋赚取的钱财增强了皇权的实力。
这一世当然不会再这样,朱瞻基一定会继续走朱棣的老路,打压官的力量,增强皇权。
但是,大的环境改变了,郑和在发展海权方面,却并没有太多开创性的建议。
在前四次下西洋的时候,海战的主要方式是依靠船只的大小来撞击,如今大明的海船,都以坚固的撞角,结实的船体来获取战场的优势。
船只大,能占便宜,撞击了之后是接舷战,谁的人多谁占优势。
但是,这种初级的海战在大明征略东瀛的时候,有了巨大的变化。
大明学会了用钢模来制作炮筒,即便是用泥模,也学会了用除碳法减少铁水里面的炭,让炮筒更具有韧性。
这种钢炮筒相铜炮,要轻便了五分之四,射程还更远。
以前的大明士兵闻听倭寇色变,但是在洪武十三年的海战,倭寇成为了海漂浮的靶子,打的他们哭爹叫娘。
武器装备的改变,已经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