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话还是比较有分量的,他说完,旁边几个村民都陷入了沉思。
其实,杨轶过年时候回来,也是走入了思维的死胡同。一心想着修路,修好了路,大家就有了出路。
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墨鹤年的一番话,倒是让他豁然开来,才思如泉涌。
只见他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当然,不是谁都想进城,我们在村里,还可以做其他的生意!只要从田地里解放出了劳动力,我们就可以把这周围的大山、河水给利用起来。”
“怎么利用起来?”相比起把村里的后生们往外赶,思想相对保守的董其对杨轶的这个主意更感兴趣。
“我们村附近几个小山头都是可以承包下来的。在荒山上,我们可以种果树,或者种茶树,这些都是经济作物。”杨轶说道。
这时候,村里几个村民也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觉得这个想法可以,种茶树,听说华河村有人就是卖茶叶发了财。”
“具体适合种什么,我建议大家可以请农科所或者农业大学的专家来做个实地调研,看我们这里的水土的酸碱度,还有气候,适合种什么高价值的农产品。”杨轶说道,“花点钱,可以少走点弯路。”
“而且不只是种果树、种茶树,在山上、果园里,我们也可以养鸡鸭,放在果园里散养,这种走地鸡,在城里可以卖出很高的价格!而且鸡鸭的粪便还可以做肥料……”
杨轶侃侃而谈,似乎抢走了墨鹤年的风头,但墨鹤年不以为意,他跟杨崇贵用着得意的眼神看着杨轶,觉得杨轶受到村民的拥护,他们也是脸上有光。
“现在村里不是也准备修大路吗?以后咱们种的东西,也不愁卖不出去!”有个村民兴奋地说道。
“那村里的田地怎么办?谁来种田,谁去承包山头?”董其还比较冷静,他问到了关键的问题。
墨鹤年的经验终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