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不吭,若非之前叫过一声,郭大有还当他不会说话呢。
郭大有不厌其烦地回答小儿可笑的问题,又看向清哑,问“好吃吗?这时候正好。月初的时候娘就说要送来的,爹说太小了没长成,脆是脆,可没甜味儿。现在就好了。”
清哑道:“好吃。”
又问道:“嫂子忙吗?”
郭大有道:“忙。除了坊子要盯着,还有郭孝和郭顺要管,大事没有,鸡零狗碎的杂事一天到晚不断。家户人家不都是这样子。”
清哑又问:“娘呢?”
郭大有道:“娘更事多了。咱们那些亲戚,总找她……”又扯一篇家长里短、亲戚里道的话,延伸无限远。
比如他说,“上个月,春桃姑姑第二个孙子又没了。都四岁了呢。春桃姑姑怕二表嫂过不去这个坎儿,找上娘,叫帮二表嫂在坊子里安排个事,省得待家里七想八想的,想不开。
“娘也可怜二表嫂,就答应了。
“二表嫂自己不来,怕姑姑在家没人照应。
“她说她想得开,不会难过的。这儿女和爹娘也要讲缘分的,没缘分的就是生下来也站不住(养不活)。真遇上了,只管伤心,孩子舍不得走,还耽误了他;不如好好的,让孩子安安心心地去,再投个好人家。这才是当爹娘该有的样子。”
郭大有说着,若不经意地扫了清哑一眼。
清哑听得出神,眼露沉思。
这样凄惨的事,郭大有述说得富有人生哲理,还带着堪破红尘的禅意,清哑本就极有慧根,迅速领会:红尘万丈,一切皆是缘,若只管执迷放不下,其实并无益处。
她道:“二表嫂大智若愚。”
郭大有道:“村里人都骂她狠心呢,儿子没了就哭两声,转头就跟没事人一样。”
清哑道:“那是他们糊涂。”
谁儿子死了不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