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皇帝的用意,但汾阳王与汾阳王太妃却没有这个耐性。皇帝旨意都下来了,令他们回南。他们就拖不了几天了。在离开之前,必须得把皇帝的用意弄清楚了才行。汾阳王世子还是少年人,一个人留在京里,没个长辈看顾。天知道会不会学坏?他的新婚妻子必须留下来陪他,可是新媳妇连老太妃与王妃都未拜见过。似乎也不合规矩。最重要的是,皇帝究竟想要对他们汾阳王府做什么?!
然而皇帝面对汾阳王母子的试探,表现得很平静,很淡然。除了态度不够亲切以外,看不出有什么不对。他只是说,想要宗室子弟多读点儿书。进学明理,别总是吃喝玩乐、游手好闲的。一点实事都不干。
汾阳王压根儿就不信!宗室子弟里又不是没有聪明能干的,现就有一个高桢伫在那儿呢,又有拥立之功,还是皇帝的亲侄子。除他以外,京城宗室子弟中也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文武都来得,怎不见皇帝有提携的意思?既没有这个意思,那他们家的孩子又何必受那个苦?汾阳王世子在嘉定也有读书习武,并不曾荒废了岁月,横竖他不是纨绔子弟就行了,何必非得逼得他与家人分隔千里呢?
皇帝没有给出回答,汾阳王太妃便去太后面前求。
太后其实也十分意外,她生小儿子的气,已经有些时日,皇帝低声下气地哄她,她也渐渐有些回转的意思了,只是对小儿子依然有几分戒心,时刻要提防着他会对大儿子不利罢了。汾阳王府几时得罪了小儿子?她完全没有头绪。
汾阳王太妃见状,倒隐隐有个猜想了。新孙媳妇认亲的那一日,广平王也过来了。见他双眼复明,自家儿子便欢喜地恭贺了一番,又与他一同答应了另一位王爷的邀请,前去赴一个诗会。兴致来时,他还与广平王一边小酌,一边聊了好长一段时间。广平王在嘉定居住时,两人时时有机会相处,本就比旁人都更亲厚些。那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汾阳王一时欢喜,还连说了好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