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扶在前头看那摊子上的灯笼,和别处的花灯的确不同,这里的灯笼都是四四方方的,没有什么奇特的造型。
妙就妙在白纸围成的灯壁上,画着山水花鸟,还有各色题词,无论是画工还是书法都堪称一绝。
细看诗词内容,更加惊人。
一个头戴方巾的青年男子站出来,面白无须,一派书生儒雅之气。
他朝众人拱手,“这些灯笼都是不才在下自己扎的,上头的题字和画也是在下亲笔。今有灯谜若干,五文钱便可猜一次,猜对了可得一盏在下扎的灯笼。不过——”
他狡黠一笑,“赠哪一个灯笼,由不才在下说了算。在下略通道法会看面相,会把最适合你的灯笼赠给你。”
围观的百姓笑哈哈,“说的好听,只怕是看谁才华高就赠好的,看谁差就赠普通些的,是也不是啊?”
本是句玩笑话,不想那书生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没错,就是这样。”
他的诚实又掀起一阵笑声。
宁承治朝池公公使了个眼色,后者拿出一块银锭子放在摊上,态度颇为倨傲,“这是十两银子,足够把你整个摊子的灯谜都猜过去了。”
有人蹙着眉头,心想哪里来的权贵这样傲慢,不知道穷书生最讨厌仗势欺人的权贵么?
不想那摆摊的书生仍是笑呵呵的,“好,那你们猜吧。”
池公公从摊上拿起一个灯谜,打开之后交给宁承治,他看了半晌,“一点忠心诸葛亮,三战吕布刘关张,口说无凭司马懿,十大功劳赵云将,打一字。”
周围人听见他念诵谜面,纷纷小声讨论起来,“这题难了,这么多历史人物!”
宁承治本想在玉扶面前显示威风,没想到一来就遇到这么难的题目,只好把谜题递给玉扶几人,“你们瞧瞧能不能猜出来。”
反正他是猜不出来的。
玉扶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