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百战不殆!皇上眼中的蛮夷,自远方而来,学习大清的知识,欣赏大清的繁华,待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时,便会渲染一切,财帛动人心,或许现在的大清足够强大,就像抵御沙俄一样,可以把所有试图踏入大清的他**队御敌于外。可多年之后呢?皇上现在都不曾把那些人放在眼里,又怎么会要求,在皇上这样的想法之下长大的人,会重视他们?那么,他们对大清了如指掌,大清却对他们一无所知,到那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丰离构造了那样的场景问了康熙,康熙只是想着,再了不会以为丰离只是危言耸听。他并非愚钝之人,被丰离这样直接地点明,他又如何会猜不到丰离让丰恒去了解传教士眼中的大清是何意。
“海上贸易之事,阿离并非只想着赚银两,更是想让朕重视,以经商之名,探诸国之实。”康熙不得不说,丰离的目光长远,甚至于他都不能比。他又如何知道,丰离是数百年后的人,她所见过的,听过的,自不是封闭造车的大清能比,目光长远,那是再正常不过。
“能在赚银子的同时,为国出力,这样不是很好吗?”丰离自然不是没心没肺的人,大清末年,民国时期的中国,被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大清割地赔款,日本人坑杀万万中国人。她没有丧心病狂的在这些国家没有长成之前将他们灭了,但也不并代表,她会由着这样的事情发生。
“你怎么会想到这些?”康熙完全为丰离所惊叹,丰离啊丰离,她究竟还有多少的惊喜等着他啊。平定天下,开阔贸易,丰离所走的每一步。都算得准,哪怕知她有所求,但她说出所求时,对比她所给他的,是那么的让他惊喜。
丰离笑道:“这些年来,丰家出海的船只虽然不多,却也一直都有的。其中所获之利。皇上怕是想不到。而他们出海,也给我带回了一些大清所没有的书籍,看多了那些书。也算是对他国多有了解。”
半真半假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