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清穿崩坏年代 > 第九十三章连环计中计四

第九十三章连环计中计四(2 / 5)

,却有这些人要置丰离于万劫不复之地。他们是觉得他好骗呢?还是以为他这个大清的皇帝,会如同他的祖父或是父亲那般,护不住心爱的人?

“既然现在出手的都是内务府的奴才,那就从内务府查起!”

大年三十,本该是和和乐乐,一家人欢欢喜喜吃着年夜饭,享受安宁的日子,可因宫中之变,宁寿宫宫女以死状告皇贵妃魇镇太后,致使太后癔症。禁足宁寿宫;且皇贵妃与人有私,如此朝臣哗然,天下哗然。一夜之间。如此消息传遍京城,而后以清流为首,写下请愿书,上请康熙,废丰离,释太后。

民报洋洋洒洒地写上了清流的请愿书,可在请愿书之后,亦写上了自身的见解。状告皇贵妃魇镇太后者,可有真凭实证?所谓皇贵妃与人有私。可有证据,所谓捉贼拿脏。捉奸拿双……

短短不过几句话,不曾有多解释。然而,为着丰离是否魇镇太后,与人私通,民报开始吵翻了。

持认定丰离有所为的人,一口咬定了若是丰离无所为,何以宁寿宫的宫女会以死状告,蝼蚁尚且偷生,若非此女发现丰离如此作为,可惜状告无门,又岂会在此万家团圆的日子,当着百官命妇的面,拿自己的命,为太后争得一丝希望?

否定一方反驳,若有人以死状告便不讲证据,试问,有那无赖为诈人而诈死者,难道便要让那受骗之人为那无赖赔命?自古以来,量刑定罪者,当以真凭实据为最终考量,平民百姓也罢,达官贵族也好,若因一面之词而定人罪行,公理何在,公道何在?魇镇之言尚且另论,道皇贵妃与人私通,当夜百官命妇随皇上可见,皇贵妃是否与人私通,但可问百官命妇,莫不是有人为陷害皇贵妃而故意为之?

其中未尽之言,引人遐想,原本百姓听了传言,多言丰离不当,但民报将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都登报出来,甚至于不管是哪一方的想法,说法,民报皆不曾偷着藏着,而是大大方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