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郭大炮的文娱生涯 > 第四百七十三章 西方历史

第四百七十三章 西方历史(3 / 4)

古代的书籍为什么那么珍贵?古人借书为什么那么难借?还不是因为这些书难制作么。

后来在竹简上刻字变为用毛笔书写,方才减少了很多工序,上古先文逐渐转化为容易理解的文言文,然后纸张普及后,古白话文才渐渐出现,一直到现代白话文。

可以这么说,华夏文学叙述方式的改变,与文字载体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文字载体没有得到改善,什么白话文运动,那都是扯淡。

可就连华夏这种最早找出合适的文字载体的国家就,依旧有很多典籍难以保存,失散不知道多少经典,有些史书都不怎么齐全,还得后人加以增删修补才行。

而西方当时别说纸了,就连竹简他们也没有,那他们动不动几百万字的史诗巨作到底是怎么记载下来的?

难道当时西方的羊皮一只羊能剥出一百张羊皮?

还是说,他们的羊会蜕皮,一月褪一张?

或者说,是遗传基因中天生就带到脑子里的?

还是说近代有人掌握了穿越时空的本领回到过去特意记载下来的?

这特么极其不合常理,但凡有脑子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些事情的真实性。

有人说《荷马史诗》是一个叫荷马的放羊倌传唱下来的,好家伙,一个不识字说书瞎子的说的东西,竟然成了西方人的历史,里面的雅典娜、波塞冬满天飞,竟然也能成为史书,这简直可怕。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来确定历史的话,华夏的历史历史源头就要从《山海经》说起了。

尤其是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值得探讨,那就是这些西方的鸿篇历史巨著都是在十八世纪左右“发现”的。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他们发现这些东西的时候,这些著作都是以什么方式来保存的?小羊皮还是莎草纸?或者是泥版石碑?

而且这些东西之前从未有过记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