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虽然经过了短暂的撤退,但能够如此快速地纠集阵型,止住颓势,足见其在军中的威望以及强大的凝聚力!
忽必烈审时度势,显然还在考虑,这种状况下是否还能继续战斗,若留下来死战,胜率会有多大。
作为合格的将领,临危不乱是第一要素,快速分析形势又是第二项本事,但真正有本事的人,是在眼看着要胜利之际,却懂得及时撤退的人,是眼看着就要失败,却仍旧坚持死战的人!
因为做出这样的决定,都需要勇气,而勇气,同样是将领必不可少的关键素质!
忽必烈虽然还年轻,但却是经历了许多征战的成熟将领,眼下虽然暂时止住了颓势,但大宋军与龙渊守军里应外合,蒙古方面的胜算实在低得可怜!
可若是他们就此撤退,军心必定涣散,在这种并不开阔的地形上逃跑,让大宋和龙渊城的军队大肆掩杀,他们必定丢盔弃甲血流成河,想要卷土重来可就难了!
届时即便能够逃脱,可已经再没有足够的兵力,对龙渊城进行第二次攻击,此次南征也就彻底失败了!
更要命的一点是,若忽必烈无法保住足够的兵力,返回大理之时,若大理趁机作乱复辟,他的兵力根本就不足以镇压叛乱!
忽必烈的心绪在飞快流转,而越是思考,他便越是心凉,因为他突然发现,无论是留下来死战,还是撤退,都已经大势已去!
大宋军队的火枪火炮实在太过惊世骇俗,蒙古士卒们的军心士气早就被打散,即便留下来,又有何用?
麾下的将士们都在等待忽必烈的决定,而战机瞬息万变,转瞬即逝,必须要及时抓住!
忽必烈扫了一眼,便朝传令兵道:“鸣金收兵,退出龙渊城!”
那传令兵咬紧牙关,显得很是悲愤,最终还是将命令传了下去,急促而混杂的铜锣声不断响起,蒙古亲军更是混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