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压抑才导致了心理变态。
在古时,心理犯罪的研究还是一张白纸,杨璟在这方面却有着足够的知识和经验,这也是他敢扬言破案的信心所在。
只不过还有一点被杨璟忽略,或者说杨璟无法考量到的。
虽然古时交通不发达,行走不便利,但户籍制度还是很严格和完善的,因为统治阶级担心民众会造反,所以用各种诸如保甲里正制度以及连坐制度等,限制人口的流动。
通常出行需要各类路引和身份证明文书,所以想要寻找一个人,基本上就是交通上的问题。
但杨璟却没有想到,如今已是南宋末年,北方局势动荡,许多人纷纷南下避难,再加上水涝之类的天灾,灾民难民四处求生,人口流动变得极其频繁,官府对人口和户籍的管制也开始吃力。
就说这蛇神庙,原本有主持和庙祝僧人以及各种手脚力、打杂小厮等等,庙宇虽然不大,但人员却也不少。
如果是佛门或者道家的僧人,按照规定是要登记在册的,而且也免除赋税和徭役,但这些野庙里头的人,基本上就是三教九流的人,他们算不上正规的僧侣,却有着本地的特色,深受本土人士的支持和肯定,也就成了上面不想管或者懒得管,下面人不敢管也没权力管的局面。
宋元明清的小说里头,大和尚和道人等等,其实形象并不好,大多以邪恶的形象出现,就是这个原因了。
所以杨璟在这一点上是有些想当然了,虽然他侧写出了凶手的相关信息,更是确定了凶手就是野庙的人,但想要找到他,其实并不容易。
这也是为何人口失踪的案子往往会不了了之的原因之一。
杨知县自然是知道这些难处的,但杨璟只凭着几具白骨,就描绘出了凶手的形象,给了他这么具有方向性的线索,他再喊难的话就有些不地道了。
杨璟并不知道杨知县心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