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后面来了这么一个反转,那效果不要太好。
泰勒之后,德国代表丹尼尔也被他圈了出来。
前世的时候,朴政赫就一直想不明白,丹尼尔为什么会下车?
因为相比起后来的那个德国代表,丹尼尔的表现简直堪称完美。呆萌而中立的他,绝对是《非首脑会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非首脑会谈》作为一个谈话、辩论节目,必不可少的自然就是冲突和对立了。
所有,有中国代表,那么就一定不能少了日本代表。
在《非首脑会谈》的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三个日本代表,分别是寺田拓哉、中本悠太和扇仁志。
在这三个人中间,朴政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扇仁志。
因为寺田拓哉和中本悠太都是偶像,各自受到经纪公司与组合活动的牵绊,很难保证出席率。
跟他俩一比,已经工作的扇仁志无疑要好的多。
因为世界格局,必不可免的就是亚洲、欧洲和北美的代表人数最多,但也绝对不能忽略了非洲和大洋洲。
在非洲的代表选择方面,朴政赫相中的目标是加纳的萨姆。
虽然针对此人,前世很多观众都表达不满。但在节目的趣味性和能力方面考虑,萨姆无疑要比后来的那个埃及代表要好的多。
同样的道理,南美的代表,他也毫不犹豫地选了巴西的卡洛斯。
这个曾经在大使馆工作过的巴西人,有着南美人独有的幽默和特质。他的存在,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就是朴政赫心目中关于《非首脑会谈》的主力框架,但却只有七个人。还有四个空位,他也一时难以决定。
接连考虑了两天,拿不定主意的朴政赫干脆交给了节目组来讨论。
毕竟今后节目是他们在制作,不考虑他们的意见也不行。
每个人对于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