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知道如何作答。
李卫国不知道吴庸心中所想,见他发呆,以为对方也没有办法,于是他提议到:“崇明县乃是上等县,一年的赋税应该有不少,不如向地主和商贾们提前征收明年的赋税,以此来维系以工代赈的安民政策,吴户房以为如何?”
吴庸回过神来儿,顿时苦笑道:“大人能够想到这个办法,小吏深表佩服,怎奈大人初来乍到,还不明白我崇明县的征税情况。不瞒大人,本县的赋税早已经提前预收了十年的了,如今别说老百姓不肯交税了,就连地主商贾们也决计不会掏腰包了。”
“阿噗……咳咳咳……”
李卫国一口茶喷了出来,咳嗽了一阵,满脸惊讶而后变得愤怒,咆哮道:“岂有此理!这些狗官,一任县令不过任期三年,他们竟然预收了十年赋税,简直无法无天了!”
吴庸虽然也一脸不忿,可毕竟混迹官场多年,知道其中的弯弯绕,于是略作解释道:“大人息怒!要说这预收赋税一事虽然不合法,却历来已成各地的惯例。咱们崇明县自康熙第一次南巡开始那年就开始亏空,历任县令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上一任县令填补亏空,这一来二往,亏空越来越大,经历几十任县令到如今已经亏空近八十万两银子,只能用预收赋税来填补了。咱们县预支了十年赋税,虽然有些夸张,却不是最夸张的,听说四川那边有的县衙赋税已经预支到二三十年以后了。”
听完吴庸的解释,李卫国也渐渐将心情平复下来,想到这整个大清国都已经烂的不能再烂了,上梁不正下梁歪,更何况这崇明一县,自然也不可能例外了。
原本李卫国还打算预支一年赋税用来赈灾,如今看来可行性不大,有萧炀这个地头蛇暗中使绊子,那些地主商贾们肯定不会配合了。
看来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跟吴庸谈了一阵,李卫国发现崇明县内的七大地主势力并非铁板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