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最后一战的时候,华筝和班银海两人正在不断地反扑,这让葛格她们的心里也多了一点担忧。
尤其是在李阔《活着》公布简介之后就更是如此了——这样的一部一听就是悲剧的小说,怎么和人家的去竞争?
不过她也对这小说带有期待。
很快,带着油墨芳香的《活着》就摆在了葛格的面前。这本小说的封面依然是葛格喜欢的风格,让她对这本书多了点信心。
不过到底书是什么样的,还是要看具体的内容才行……
葛格开始往下看……最开始就看到了第一人称,第一人称的叙事虽然比较有局限性,但会有代入感,而且也有亲切感。
“这文字,依然是《许三观卖血记》那种朴实但一针见血的风格呀!”葛格在心里琢磨着。
接着,往下看,葛格迅速发现视角变成了那个老人,正在想着李阔搞什么鬼,又是第一人称又是第三人称的时候,她却逐渐沉浸到了文字构筑的情节之中……
很快,葛格就随着这些文字经历了福贵的一生。
什么文学理论都不存在了,什么故事类型也没有了……
唯一剩下的,就是顺着情节,感受到一股心灵的颤动,感觉眼角酸涩……
最开始的时候,比较中国化的世界,也是比较中国化的国情和背景。
一切伴随着福贵的视角开始展开,他正在经历战火纷飞的年代,很快就过度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了各种各样的运动或者变故。
于是,富贵身边的人逐渐去世,他如同一个天煞孤星。
一个接着一个,让人感觉好像和他有关系的人都会死一样,于是,时间正在继续,到了最后,陪着福贵只剩下一头老牛。
而这也是特别有中国风的画面:一个老头,一条老牛,夕阳西下,他们彼此陪伴。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也不知道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