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来,喝口水再说吧!”见赵如松犹豫起来,卢嘉栋便笑着继续安慰的说道。赵如松与卢嘉栋一起工作了大半年,尤其是两人一起完成了便携式火箭筒发射方式的攻关工作,所以赵如松对于卢嘉栋的为人很是了解,所以听了卢嘉栋的话后,赵如松也不再犹豫,而是继续带着些许期望的说道:
“他叫杨弘毅!”
“杨弘毅?”听了这个陌生的名字,卢嘉栋漆黑的眉头拧到一起,不过赵如松的话并没有就此停下来,而是又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喉咙便继续说道:
“其实早前我跟杨弘毅虽然认识但谈不上多熟,直到我们都被定为右派,被安排到劳动农场改造学习后,我们俩才彼此相熟相知,成为好朋友........”
赵如松眼睛中带着点点泪光,讲述着关于杨弘毅多年前的往事,原来这位杨弘毅并不是普通人,而是中国航空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留学欧美学习先进的航空技术知识,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决然的拒绝了美国多家航空巨头的高薪挽留,带着“航空兴国”的梦想回到了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
虽然当时中国整体航空工业水平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可是杨弘毅并没有就此而气馁,而是扎下心思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渐将中国的航空工业从无到有的建立起来,中国第一架自主生产的螺旋桨飞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六战斗机的国产化、强5强击机的初始设计及论证方案提出等等中国航空工业具有里程碑似的标志性事件中,均能看到杨弘毅的影子!
正因为如此,中国在60年代立项的歼9战斗机后,上级便任命已调到西南航空所任所长的杨弘毅担任总设计师,不过歼9项目还没进行多久,国家就进入了特殊时期,众多军工限制项目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歼9项目也不例外,不仅如此,因为杨弘毅家庭成分比较高,更是被打成右派,被迫调离歼9总设计师的岗位,分配到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