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喜剧天王 > 第十一章 风格(第二更)

第十一章 风格(第二更)(4 / 5)

其实美国电影生下来就跟欧苏不一样,欧洲电影最初都是精英才玩儿得动的东西,苏联一向政府把控,可以说是占尽了一切优质资源,春风得意如咱们的样板戏,可美国电影就民主太多了。

美国的主导力量就是推翻过殖民统治的底层人民,所以电影这种新生艺术跨过一片洋就成了流行文化,以劳苦大众的品位为本。

——那时都还没有什么好莱坞呢,美国电影就遭到欧洲影人的鄙视了!

因为一二战期间,欧洲精疲力竭,反映出的艺术作品也充满了悲观,显得更艺术一点,而珠光宝气发了横财的美国输出的东西相对娱乐性强很多,其实拍摄这些作品的也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只不过人家也挺自觉,从不自诩艺术家,而是叫专业娱乐家。

在此之前美国电影早已供不应求,亟待用一套规范化的制度提升效率——效率就是钱。

随之而来的标准化、可预测性都是必然的了,但最初,深知票房若想轰动还是重在风格、原创和胆识的监制始终有余力开辟出一条中间路线,给稀有才子自主的权利…

到了80年代,有一部影响非常深远的叫做《大白鲨》的电影,深远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它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让电影市场变得十分浅薄,一直浅薄到了现在…

90年代更夸张了,美国电影已经称霸全球,但同时科技进击发展,特效费、广告费和明星人力费都不知贵翻了几倍成本,电影界把钱投给片场基本就收不回来了,所以造片厂好莱坞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赚钱!

本土化的东西因为文化代沟不好赚钱,而重特效、重情景,弱化人物和主题的东西全世界都能看懂——电影成了麦当劳。兼具赚钱功能和洗涤灵魂作用的电影越来越少,小金人相比之下也只是虚名,奥斯卡声誉能当饭吃!

那时候好莱坞的编剧地位最低权力最小,沦为高能写作机。人总是在贪欲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