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的思辩是属于道家的,哲学上和《逍遥游》互通:“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强调的是忘却物我之界,追求不受羁绊的绝对自由。
老贾不可能拍出老子的不羁与自由,他的电影从来都是当代中国流民史,也就是“江湖之远”。
《江湖儿女》中男主角斌斌对应“庙堂”,女主角巧巧对应“江湖”,但是只有后者对前者的“忧”,这种“忧”足以放大到老贾所有的电影世界中,从边缘侧进,收集“庙堂”垂直作用于“江湖”的意识残片,用行走之势,吁叹之怀,勾勒底层中国百态。
老贾说了:‘现在的江湖电影都形成一种类型,里面的故事会脱离这种现实,很离奇式的,我想拍的不是那种离奇式的江湖’
装了半天逼,其实就是:《后来的我们2》,三线城市的男欢女爱…
三段式的故事结构,除了第一段看的完整,到了第三段,完全就是生拼硬凑,跟《山河故人》一样的毛病…
通常来讲,三段式故事,一定要层层递进,故事本身才会好看,越来越弱,就没有那种强烈的精神体验了!
而且,结局很惨!
难怪有人骂他,‘充满了负能量,看得让人难受’,小白就很难受!
不过这样的电影,整个内地电影市场也就只有贾章柯敢拍了!
电影市场要真正做到百花齐放,就必然要对所有类型的电影持包容态度。简单来说,就是——可以不爱,但别诋毁。
文艺片爱好者无需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商业片嗤之以鼻,普通观众也不必因为不理解就杀死一批优秀的类型电影。
但是,《江湖儿女》,一点也看不见贾章柯的思绪了,很紊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