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的建立一个世界性的科学奖有些困难,便暂时搁置下来。
这一次,诺贝尔奖事件刺激到卢阳,让他不得不把计划提前。
当然,即使卢阳十分自信,但是对创立一个权威超过诺贝尔奖的奖项,他还是感觉到棘手。在他看来,诺贝尔奖有如此的名望,最初靠的是奖金,然后是西方世界的认可,特别是后者最为重要。这百年来,诺贝尔奖几乎成为衡量一个科学家名气的标准,是否获得过诺贝尔奖代表了一个科学家的成就。
除了这两个因素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成就了诺贝尔奖,就是那些成就非凡的科学家和影响人类的技术成果。
从这个角度来说,诺贝尔奖和奥斯卡有不少的相似之处,奥斯卡诞生在电影工业最发达的米国,得到这个奖项对电影的票房有很大好处,这类似于诺贝尔奖的奖金。其次,奥斯卡得到米国的承认,继而得到世界的承认,代表了巨大的名望。第三,在前两个因素的刺激下,来参加奥斯卡评选的都是最优秀的电影和电影人,而这又反过来拔高了奥斯卡的逼格。
三个因素良性循环,成就了奥斯卡。
卢阳按照这个解读的思路,心里规划了一下自己准备创立的科学奖。第一,资金不成问题,这个世界上比卢阳有钱的人大概存在,但肯定没有几个。而且以华夏如今的实力,已经可以创办这种顶级的科学奖。
第二,名望和认可度,这个有点难办。现在世界的话语权还掌握在西方手中,华夏崛起时间尚短,挑战西方力有未逮。此外,对一个奖项而言,公平、公正的名声非常重要,在这一点上,华夏相对于西方有着天然的劣势。
第三,参与者。一个奖项是否权威,逼格有多高,看看参与者就知道。对于科学奖而言,只有那些顶级的科学成就和科学家参与进来,才能体现这个奖项的权威,参与者就相当于奖项的代言人。这就像名牌产品,你要是找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