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两分”这个形容词最合适。不过考虑到目前的局势比较平淡,那么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都会认为功力深厚的林先生更擅长这样的局面。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理由,会让人觉得“林先生的黑棋更好下”。
特别是华领队他们,眼见着聂旋风那盘迟迟无法打开局面。那么看其他2盘棋的时候,也会越看越揪心。比如李小强这盘,他们就认为李小强目前的形势不好。
更重要的是,当林先生正在长考的时候,李小强刚刚下的一步棋,和林先生再前面的一步棋。和日本围棋历史中的一个场景很像。而那盘历史名局中,林海峰先生正好是故事的主角。他当年的背景是日本的高川格前辈。现在好了,李小强好像替换了人家高川格先生的位置。他能改变当背景的命运吗?
大家联想到的那盘棋,就是日本围棋历史中,著名的“叩桥不渡”的故事。
那应该是1969年的时候,林海峰在日本第八期“旧名人战”中挑战高川格先生,前3局高川格2比1领先,第4局当林海峰的白棋刺单关时,高川不接反刺,不肯被对方先手沾光。
大家知道,所谓“刺单关不接”,很容易就被对方冲成“裂形”。这步棋风险极大,局后研究,白棋若是不管不顾冲过去分断硬吃,黑棋生机渺茫。
但经过慎重思考,林海峰放弃了一举取胜之机,老老实实地补了一手,放了黑棋一条活路,转而抢占大场,牢牢地掌控大局,优势不大,却让对手完全找不到搅局之机。终局时,高川格对林海峰能杀而不杀的选择极为赞许,称其有“叩桥而不渡”的涵养。
在这先解释一下“叩桥不渡”的大致原意: 大凡渡河总要过桥,见桥先叩桥,看其是否牢固,叩了又不渡,足见小心谨慎。
就林海峰VS高川格这盘棋而言,若白棋冲断硬吃,也许瞬间即可结束对局,但战斗复杂,万一看漏黑棋的手段而让黑棋活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