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地步入国学的殿堂。到今天我算是明白了,越是孩子启蒙的东西,越是需要大学问人。传统化的普及和推广,需要你们这样的大家来为孩子们领路。”
李君阁大为惊讶,厉害啊,这都能掰回来,厅长大人的口才比我只好不差!
老伯却奇怪道:“讲稿,我们没有啊?”
副厅长这才反应过来,这两位似乎从来没有用过讲稿,都是随讲随写。
心里暗自服气,想了下又说道:“那这样,我们就把历次络视频内容落实成字,再送来请两位看看那些地方需要修改,你们定稿之后,我们负责出版发行,如何?”
四爷爷说道:“这个我没什么意见,不过稿费什么的就用不着给我了,帮我捐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吧,反正这课程在络上也是免费的,变成字了就收钱,没这道理。”
副厅长说道:“这个我们下来再商量吧,还有就是这书名?”
老伯说道:“古代有本书叫《幼学琼林》,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是儿童学习国学的启蒙教材。里边也是讲述各种典故知识,所谓‘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我父亲的课程可以算是深入浅出,看似随性,其实都是提纲挈领,其知识点的归类方法,有别于当前所有的教科书。父亲,要我说,就叫《琼林别藻》?用散随笔的体,每章课给个小标题,也符合我们讲课的风格。”
副厅长笑道:“这名字雅驯,到时候还请良储老先生给提写个书名。要是思远先生能给写篇序言,那就更完美了。”
老伯笑道:“给自己父亲的书写序,难免自吹自擂之嫌。这样,我写篇父亲在我小时候如何教我学习国学的章吧,《礼记学记》有云:‘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路传承,现在怕是好多人都不知道了。”
副厅长这下算是非常满意了,起身同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