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三号,游客心四号楼,专门腾出来接待记者用。
首先就是联合记者招待会,然后才是会场分别采访,最后记者深入基层挖资料。
大佬们都笑开花了,二皮果然给力!三千万才花出去三天,效果就来了!个个危襟正坐口若悬河,从经营理念扯到全球变暖,从恐龙时代扯到轨迹模拟,从上古神兽扯到机器人,甚至能将这次活动的意义从科学,哲学和神学三个角度进行归纳,说得记者们愣愣的。
之后就是发现者当事人详细讲述发现经过。
接下来是记者提问,最后分散采访。
李家沟可供采访的内容太多太多了,记者们这才发现,光采访路生态环境保护,这题目就大的没边了。
午记者们搭伙凑桌吃饭的时候,各家讨论得热火朝天。
不不不,我认为应该从生态环境保护衍生开去,深挖李家沟人的精神内核。
所谓的生态环境保护,这是表面现象,其动因是个复杂的过程……
嗯,这里边涉及到儒释道三家理念,苗家人的传统崇拜,李家沟的妖精化……几种化融汇贯通大杂烩,才能产生这样的结果……
不不不,你这个题材虽然好,但是对普罗大众来说还是太深了,你等着扑街吧!
我们站准备从苗家化和汉家化的相辅相成入手,写他们方守山,方守水,相帮相扶路守望到今天……如今的章,不会煽情那就是死路条……
不不不,还是要紧密结合正面舆论导向。看看,老青三代跑山人,为了守护大山是怎样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老辈死守着传统的规矩教条,当年国家行政命令都敢于抗争;
年代将传统规矩教条和当代法律相结合,切实搞好目前青少年的教育工作;
青年代将高科技和新技术手段用于环境保护,完成了前两代人无法想象的事业,发现了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