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形势来获利。
归根结底,御史也是士大夫阶层的一员,在御史们看来他们在官场上有一种超然的地位,如今被顾佐一下子就整掉了三十余人,这无疑会使得他们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触动。
说句不好听的,御史们平常都是在都察院里讨生活,如果六部阵营的御史出现如此多的问题,那么内阁阵营的御史岂能独善其身?
现在都察院里是顾佐掌权,可如果有一天换上来一位六部阵营的左都御史,那么内阁阵营的御史十有八九会被翻后账,届时倒霉得可是他们。
尤为重要的是,包括陈天勋在内,对顾佐举荐那些非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来担任御史大为不满,这种行为无疑是破坏了御史高贵纯正的血统。
在御史们看来,由于御史有着监察百官的重责,是皇帝在朝廷的耳目,是国之重职,故而御史一职是唯有两榜进士才能担任,其余者皆无这个资格。
不过,由两榜进士担任御史是永乐朝才开始形成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可谓是都察院的一个潜规则,朝廷对此并无定制。
因此顾佐举荐非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御史并没有不妥之处,只不过他打破了都察院近二十年来的潜规则而已,势必引发御史们的抵触情绪。
时至今日,顾佐在都察院里所能依靠的御史唯有他举荐的那些人,以及几名平日里不得志的御史,由于他特立独行的风格,内阁阵营的御史与他之间逐渐产生了一道沟壑。
这也是为何李云天进入都察院时,在院子里看见谢恒等内阁阵营御史与六部阵营御史在一起的原因了。
内阁阵营和六部阵营的御史分属十三道御史,因此相互间很多都是朝夕相处的同僚,故而在内阁阵营和六部阵营中又形成了许多小圈子。
例如李云天被视为内阁阵营在都察院的佼佼者,但同时他与属于六部阵营的湖广道监察御史韩亮有着非常好的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