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李云天派到立濂城的探子传回了消息,黎利亲自率领十二万叛军赶到了立濂城,加上立濂城的两万守军和一万多名从安梁县城溃逃的叛军,立濂城的叛军总兵力超过了十五万。
由于立濂城安置不下如此多的军队,故而不少叛军在城外扎营,营房连绵不绝,一眼望上去密密麻麻,声势浩大。
黎利在立濂城待了一晚上,第二天就率领十四万叛军浩浩荡荡地赶向了安梁县城,只在立濂城里留下了一万多人守城,摆出了一副对安梁县城势在必得的架势。
当消息传到三江城后,李云天立刻召集城内的重要官员议事,向他们布置了守城事宜,三江城上空随即笼罩了战争的阴云,气氛变得紧张压抑。
面对大举压境的十四万叛军,李云天并没有感到惊慌,而是暗中等待着叛军抵达安梁县城后的举动,想知道黎利是否会像他想的那样派人来攻打三江城,切断明军与太原府、宣化府之间的联系。
至于安梁县城的明军,李云天并不感到担心,安梁县城有近三万人,而且一大半都是精壮之人,再加上叛军在安梁县城留下了不少辎重,叛军一时间难以将其攻下。
况且,李云天认为叛军会先攻打三江城,以切断安梁县城明军的退路,对安梁县城的明军形成威慑。
故而,在三江城未被叛军攻克前,黎利十有八九不会派兵强攻安梁县城。
李云天之所以要让韩卫去伏击前来攻打三江城的叛军,是因为三江城里那五万士兵中的精壮者几乎都被抽调到了安梁县城,现在三江城内的明军完全就是一群老弱残兵,面对叛军猛烈的攻势很容易就发生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李云天才要在城外与叛军决战,他要打前来三江城的叛军一个措手不及,只有这样才可能扭转当前的劣势。
一万明军精锐对五万叛军,李云天有信心打赢这一仗,正面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