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执宰大明 > 446.第446章 胸有成竹(二更)

446.第446章 胸有成竹(二更)(1 / 5)

(抱歉,更新错了,本章已更正)

第四百四十六章震惊

交州城,布政使司衙门。

一名身形有些消瘦的中年男子坐在衙门后院的书房里,神情严肃地翻阅着案桌上摆放着的公文,他就是交趾叛军之首黎利,交趾叛军中赫赫有名的“平定王”。

黎利来自交趾清化府梁江蓝山乡的一个豪族家庭,由于不满官府的统治,招兵买马,召募流亡百姓,于永乐十六年正月在蓝山乡起兵谋反,自称“平定王”。

当时,除了黎利外还有潘僚、郑公证、黎饿等人造反,但那些叛军很快就被明军所剿灭。

黎利举兵造反后,虽然开始时打了几个胜仗,但面对实力占优的明军最终还是大败,于是率领残兵败将逃到了清化府境内的至灵山。

永乐十七年至永乐二十二年年间,黎利以至灵山、蓝山乡等地为据点,多次袭扰明军,势力一步步得以壮大。

期间,黎利得到了重要谋臣阮廌的归附,《平吴大诰》就是出自阮焉之手。

永乐二十二年,由于明军在清化府布有重兵,黎利的发展空间有限,故而听从了另外一个谋臣黎只“乂安险要,地大人众,略定乂安,以为立脚之地”的建议,转而向清化府以南明军守备薄弱的乂安府进军。

洪熙元年,黎利以反抗明廷义军的身份得到乂安府百姓的支持,其亦顺势向百姓约法三章:民苦于虐政久矣,凡所至州县,秋毫无犯,非伪官(明廷官府)之牛谷,虽甚饥困,不得滥取。

凭着严明的军纪和义军的大旗,黎利叛军所到之处归附者甚众,由于明军在交趾南部兵力薄弱,这使得黎利很快就攻占了乂安府除乂安城以外的地区,并派兵与乂安城的明军对峙。

由于要围剿黎利叛军,明军将交趾南部本就为数不多的兵力调往了乂安城,致使交趾南部其他地区防务较弱,黎利于是顺势南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