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那就是以工代赈令是开荒归田令的前提:
只有派人从事以工代赈任务的家庭,才能得到在宣化府开荒的权力,按照每个家庭成年男丁的数量分配一块开荒区域。
李云天已经让人紧急从太平府调用农具,并且下令太平府和宣化府的铁匠连夜打造锄头和铁锹,尽可能多的给灾民提供用来干活的农具。
年后,在扬州城竞得了交趾商业专营权和采矿权的那些商贾会把李云天需要的物资运来,里面包括大批的农具和种子,正好可以赶上春耕,使得明军控制的地域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李云天相信,等到那个时候他一定能与叛军达成停战协议,使得交趾的百姓从两年多的战火中脱身而出,恢复一些元气。
除了开仓赈济灾民外,李云天还给李清正出了一口气,教训了宣化城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为了稳定宣化城的民心,他下令官府将宣化仓的粮食以平价卖给城里的百姓。
这使得宣化府居高不下的粮价一夜之间就跌落了下来,宣化城那些高价收购粮食企图屯粮赚取暴利的粮商为此受到了重创。
宣化城的居民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蜂拥到官方的售粮点买粮,在经历了两天的疯狂抢购后,居民们发现官府售粮点依旧堆积了大量的粮食,购粮的欲望顿时消退,使得宣化城度过了恐慌性购粮的风潮。
面对眼前这种糟糕的局势,宣化城的粮商很快就做出了两个不同的选择,一些粮商迅速将粮价调到与官府的标价一样,趁着居民需求量巨大的时机清理手中的存粮。
另外的粮商则死咬着粮价不放,他们认为交趾的战争还要持续很长时间,而宣化仓的粮食是交趾唯一的战备储粮。
因此,他们推断李云天不可能全部用来满足宣化城居民的粮食需求,毕竟交趾其他的州府也缺粮,所以宣化城的粮价很快就会再度涨起来。
可惜的是,这些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