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悲愤攻心,自己越是想讨好儒家,对方就越欺负到他头上,步步紧逼,让他喘不过气来。
先有大先生上门逞威,后有十先生纵子行凶,屡屡践踏他那卑微的尊严,偏偏他又无可奈何。谁让人家权势滔天呢?
议事堂里顿时死寂。
所有人对着狼藉的地面,噤若寒蝉,气都不敢多喘。
沉默半晌,最终还是吴道梓本人长叹一声,挥了挥手,绝望地道:“不忍又能如何?都散了吧……”
说是商议对策,其实哪有什么对策可言,只是心有不甘罢了。
众人如临大赦,纷纷起身准备离开,这时,下首的吴酬忽然开口说道:“父亲何不考虑考虑那人的建议,从这潭浑水里抽身而退?”
极少数知情人闻言,心脏猛然一颤,急忙望向吴酬,忍不住惊呼道:“你疯了?!”
他们都清楚,吴酬提到的那个建议有多可怕,那是一条真正的不归路。
吴酬不理会别人的反应,只是默默盯着吴道梓的表情,试图看清父亲的每一丝情绪变化。
自从听到“抽身而退”这个词,吴道梓的眉头便紧皱起来,一直不见舒展,似乎是在认真权衡利弊关系。
吴酬所说的那条路,实在太凶险了,不只是投靠哪一家势力那么简单,而是叛国。
半月以前,曾有南晋密使前来,劝说吴道梓率丹青城势力投诚,里应外合,协助南朝大军强渡骊江,神不知鬼不觉攻陷北岸城池。
丹青城位于北唐南端,吴道梓若肯归顺起事,等于打开北唐国门,将沿岸疆土暴露在南晋铁骑之下,这会给北唐朝廷带来沉重的打击。
当时,吴道梓犹豫不决,并未当即回绝,断掉这条后路,也没爽快答应下来,还想脚踏两只船,再自矜观望一段时间。
此刻被吴酬再次提起,吴道梓未免心动起来。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