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闲人 > 第十四章:有问题

第十四章:有问题(3 / 6)

一度杀的没人了,直接从国子监里拖监生上任办公。

以至于天下读书人对国子监是又爱又怕,爱的是进了国子监就有机会立马当官儿;

怕的是,这官儿可不知能不能当的安稳。一个不好,可就是掉脑袋的大祸。据说那时候好多官儿每天上朝,临出家门时都会安排好后事,上朝就跟就义似的。

想想那会儿,秀才?秀才算个蛋啊!

再说永乐大帝朱棣,那杀起读书人来也是毫不手软的。

建文时的黄子澄、齐泰、方孝孺,哪一个不是当世大儒,文名播于天下?结果如何,黄子澄和齐泰就不说了,只方孝孺,诛十族!十族啊!

也就是从仁宗起始,大明一朝痛杀文官的风气止住了。仁宗体胖,自幼身体不好,与战功赫赫、勇猛直追乃父的两个兄弟相比,军中武人的人脉支持实在太过薄弱。

面对着虎视眈眈,觊觎自己太子之位的这两个兄弟,他也只能依靠文官集团。

待到朱棣死后,仁宗登基,自然而然的,文官地位便水涨船高起来。

再之后,其子宣宗接位,与其父一脉相承,重用文官,最终堆出个仁宣之治的盛世。但也因此导致文官集团实力大涨,难以遏制。

好在之后几代帝王,一直到如今的孝宗,朝堂上多数时候正人居多,类似之后的严嵩之类的奸人难以立足,这才没闹出大乱子来。

但是隐隐然的,如今的文官,已然有了和皇权对抗的苗头。这种实力的变迁,也从朝堂延续到了朝外。

有了秀才举人之类的功名的,身后必然会有某某座师、业师、同乡、同年的关系。这些关系千丝万缕,密如蛛网,终于使得网中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的借了这张大网的势,进而才有了所谓的地方官难为之说。

田家对外宣扬和依仗的,正是这种背景。

然而,世事非绝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