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自传,对禅臣洋行的了解,未必比阿方索少。
禅臣洋行在中国的崛起,主要功臣是特奥多尔的侄子阿尔弗莱德。
此人于1879年 4月来到中海,投靠叔叔并加入禅臣。
在叔叔洋行里工作的五年中,阿尔弗莱德先后担任进口和保险事宜的贸易助手、船舶代理以及首席会计师等职务,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
这段职场生涯不仅为 20年后,阿尔弗莱德在青岛的建筑行业崭露头角打下了基础,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1897年 12月,德国占领胶澳还不到一个月,禅臣洋行重 1971吨的“龙门”号货轮就装载着建筑工人和建筑材料出现在了胶州湾的海面上,它成为了第一艘驶抵青岛的德国民用船只。
1899年,禅臣在青岛的分行成立,次年在威廉皇帝海岸(今太平路)顺和洋行的东侧建造了最初的办公楼兼住宅。
1898年 3月,德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租借胶州湾后,如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与商业环境,吸引更多的中外投资者,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于是,胶济铁路的修筑和港口码头的建设相继开始在华主营工厂和铁路成套设备的禅臣洋行成为了德国官方最大的供应商,仅铁路一项,就赚取了高额利润。
除此之外,禅臣还经营西药、染料以及绒线、布匹、针线等日用商品,代理德国许多著名厂商和保险公司,并向欧洲出口花生、花生米、花生油、生牛皮、猪鬃、草辫、核桃等山东土特产。
到了1910年,禅臣洋行一举越过德国洋行老大礼和洋行,成为新的德资洋行大佬。
很多国人对清末民初的德国,印象非常好,其实……都是一样货色——扒皮抽筋吸血剔骨,毫不手软。
煮个栗子:禅臣常年代理德国亿利登化工厂出品的漂粉精(氯化石灰),每桶进口价 15元,在青岛却以每桶80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