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盐业银行很快就断了他家的分红。随后抗日战争爆发,张家同样损失惨重。
张家显然不可能有如此庞大的家产。
也许有人会问,张老的字画不错,可以卖字画。
呵呵,张博驹先生的字画,别具风格,但绝对不算民/国一流字画大师,他的作品,欣赏的人真心不多,价格也上不去。
那么问题来了,他的钱,从何而来?
其三、张博驹究竟收藏多少珍品字画?
《丛碧书画录》是张老编撰的自评收藏书画的一本专辑。
这本书的正篇,一共收录九十七件珍品字画。收自魏敦煌写经至清末郑文焯山水画,计九十七件。这其中就包含举世共知的华夏最早的书法作品———晋陆机《平复帖》。最早一幅绘画是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其他如李白《上阳台帖》、宋徽宗《雪江归棹》、米友仁《姚山秋霁图》、元赵孟頫《千字文》……这些无一不是稀世奇宝。
此外还有补遗篇,收隋人写经到清末吴昌硕自书诗梅长轴,计二十件。
这部分收录书画较之“正编”有所逊色,但仍多稀见之珍,如明代首辅杨延和书札、文征明双钩兰花卷、八大山人荷花轴等,都是可以进入国家博物馆的。
这本书一出,大家基本认为张博驹收藏的字画,大概就是这一百一十七幅,没有多少人质疑。
可是问题来了,按照《丛碧书画录》记载,他一共有一百一十七幅藏品,可最终有明确下落的,只有四十三幅。
剩下的那些精品,去哪儿了?
也有人问过张老。
张老一脸痛惜之情,“或遗失或毁于战乱”。
没人会怀疑张老的品行,但偏偏在十年后,也就是张老妻子潘慧素先生去世之后不久,京城收藏圈一位号称“京城装裱大师马继川”的后人,声称发现父亲生前日记。